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频道讯:2016年10月19日-10月21日,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学科建设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35所财经类高等院校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山东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处处长周佳敏等多位财经类高校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我校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长春教授受邀出席了大会。
大会开幕式上,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郝书辰致大会欢迎辞,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陈启杰分别讲话。开幕式由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綦好东主持。
会上,各位与会代表针对财经类院校学科建设优势与特色建设、学科强校战略的具体实施举措、学科团队建设、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生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在会议主题报告阶段,我校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长春,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向军,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赵建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良圣,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卢福财,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杨德勇,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刘雪松,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开田,山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部副主任毕秀玲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我校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长春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后申报时代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杨长春教授就我校重点培育学科和三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向与会代表做了简要介绍。我校经过两年建设,共投入建设经费440万,最终12个重点培育学科以优良成绩全部通过评审。其中,7个学科分别进入北京市重点学科、拟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我校自2016年上半年形成三级重点学科建设思路以来,以申促建,瞄准国家一流、北京市一流学科建设标准,推动学校优势学科上层次、上水平,形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主攻目标、以北京市重点学科为高水平台阶、以校级重点学科为基础的金字塔形重点学科建设梯队,提升学校综合学科水平。2016年12月,学校共评出5个拟国家重点学科、5个拟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周期3年,投入年总经费375万。同时,我校开始启动第二轮重点培育学科申报和重点学科增补工作,初步考虑第二轮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数量为8-10个,每个学科支持建设经费20万。
杨长春介绍了我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自2016年3月至今,我校已有先后3批共计25个团队成功获批,共吸纳我校18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且青年教师比重占90%以上。并且自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已培育出国家级课题38项,省部级课题5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产出SSCI/SCI/A&HCI论文71篇,A类期刊论文33篇,B类期刊论文61篇;4篇研究报告被采纳;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同时,学校还专门制订了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不仅加大对创新团队的经费资助,每年每个团队资助金额为15万,资助期为3年。同时也对创新团队规定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创新团队在建设期间至少要完成下列任务:人均在CSSCI B类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在SSCI或CSSCI A类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召开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或国内研讨会1次。
杨长春特别介绍了我校研究生院成立一年以来所做的重点工作。一是国际化培养成果突出。近百名研究生出国交流,人数创历史新高。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自2016年9月-2016年9月分三批派出研究生共计84名,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2016年度录取11名研究生,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录取2名研究生。二是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初见成效。目前,我校研究生院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招生、学位以、学生管理、日常办公等业务项全部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建立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保障数据的实时更新与资源的优化共享,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手段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动态管理,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端化建设。三是人才选拔方式不断创新、生源结构更加优化。研究生选拔更加侧重于考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质的考核,更加关注考生的科研和学术发表能力。在硕士方面,着力提高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考生比例。在博士方面,不断调研“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选拔方式,进一步完善硕博连读机制,力求加大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力度。经过一年以来的不断创新尝试,2016年,我校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中来自“211”或“985”等重点高校的考生有75人,硕士研究生中来自“211”或“985”高校的考生有1065人,硕博连读选拔人数较2016年增长33%,博士、硕士生源质量稳定,同时201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公费比例也已接近100%(仅有30人左右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自费)。四是结构调整提前达标、分轨培养深化探索。2016年,学校招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3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022人,专业型与学术型招生比例超过1:1,达到56.1%,提前三年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结构调整要求。加快推进不同类别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分轨,严格区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指导专业学位教育坚持实行双导师制,同时,即将于11月17日召开全校第二次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推动学校专业学位教育的品牌建设更上新台阶。五是学科建设以申促评、稳步推进。我校顺利完成北京市重点支持学科申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增补工作,学科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六是以科研为导向,积极推广科研创新活动、加大教学及答辩监控力度,打造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通过论文相似性检测、双盲评审等措施,端正学术风气、确保学位授予质量。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一次性通过率由2016年的90.1%提升至今年的98.4%,硕士学位论文一次性通过率由2016年的85.6%提升至今年的96.3%。学生学术科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成果被SSCI、EI等国际期刊以及CSSCI期刊收录。还有部分研究生在全球及全国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PEAK TIME全球商业竞赛中国赛区决赛喜获亚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等)。七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这一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5个红头制度,并修订《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等3部规章制度,以规范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杨长春在会上重点强调,学科申报完成后,建设更加重要。学科建设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科研处、人力资源处以及各个学院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杨长春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强烈赞同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向军介绍了中财的MBA项目;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卢福财主要就研究生教育的二级管理体制下,如何搞好跨学院的一级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杨德勇重点介绍了该校在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质量方面推行的“学术论文的末位监控”制度。代表们发言中的新观点引起了参会代表们的普遍关注。
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王煜老师、招生办闫雪琴老师等参加了会议。在会议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围绕专业学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闭幕式上,陈启杰教授对会议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