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教网 > 院校库 > 上海戏剧学院 > 2017年秋季上海戏剧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简介

2017年秋季上海戏剧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简介

来源:研教网 发布时间:2017-07-17 发布者:唐小杰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课程简介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是上海市教委劳模创新工作室-—陆军编剧学创新工作室建设内容之一。创立者陆军教授在总结上海戏剧学院70年编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编剧专业四年大学本科教学与三年艺术硕士教学中的编剧理论与技法传授的核心课程浓缩提纯为百字剧、千字剧、万字剧训练模式,能让受训者在短期内把握编剧技术的精髓,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梳理与明显提升自己的创作素养与编剧技能。

本工作坊的着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与深厚编剧理论积累的导师指导下,按照在遵循剧作规律前提下设计的个性化教案,分阶段进行命题写作训练,导师当堂分析剧作优劣,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

本工作要求坊导师在技法传授、案例分析、示范作品推介中融入宏观的人文哲思与观念引领,既注重学生操作型、实践性的编剧技能训练,更重视剧作者人文情怀的培养。

本工作坊行课时间为9周,72学时(其中课余实践36学时),2学分

【注】:

1.本工作坊参与学生需有一定创作经历。学生每期2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0人。

2. 本工作坊主讲教授1人,配备带组老师1~2人。

3. 要求每个学生自带电脑,多媒体教室中需配备充足的电源插座。

《当代舞台艺术背景中的上海创作与演出》课程简介

九个方面,九个话题,九次讲座。如:

《“湿地”与“候鸟”——关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

《从优秀中催生卓越——关于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开天辟地(上)——关于中华创世神话的文艺创作》,《开天辟地(下)——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的文艺创作》;

《传统戏曲现代化——上海戏曲艺术院团的当下创作》;

《历史的、现实的、实验的——上海话剧的当下创作》;

《古典性·现代性·国际性——上海音乐舞蹈的当下创作》;

《不可忽略的生力军——上海民营民间剧团的当下创作》;

《建设高校创作高地——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艺术创作的几个重要选题》等。

《戏剧空间的创造——从西方绘画中的“光”谈起》课程简介

通过对西方绘画的鉴赏,构建视觉化的戏剧审美体系,建立戏剧空间视觉审美的评价标准。它包括人、景、物间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画面的内容与形式;它也包括光、色、影所生成的画面的情绪情感氛围;它还包括画面构图所蕴含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调度及空间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本课程就是以西方绘画中的戏剧性的空间画面处理为切入点,来全面系统地认识空间画面美的创造。

《中国历代剧论选读》课程简介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本课程以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选读、精读其中的重要篇章,并穿插以背景介绍和内核剖析,主要涉及戏剧理论(对戏剧原理、本质的研究和探讨);戏剧评论(对作家作品的品评和对演员表演的评述);戏剧技法(演唱技法、剧本作法、曲谱);以及有关戏剧史的论述、戏剧资料等。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从创作、表演、剧场及观众等多角度阐述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底蕴,帮助同学熟悉和掌握我国戏剧理论的宝贵遗产。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为理论课程,将在指导学生精读理论原著的基础上,辅以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方式进行。

三、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时以写作研读心得、论文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国现当代话剧研究》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百年来中国话剧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变革等各阶段中若干突出的现象和问题作专题研究,如早期话剧的形成和兴衰的原因、爱美的戏剧和现代话剧的第一次高潮、职业化演剧与话剧的成熟、孤岛及沦陷时期商业戏剧的繁盛、西南大后方演剧的精英化特质、第四种剧本的独特价值、新时期的戏剧观大讨论、探索剧的热潮、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戏剧等,阐释有关戏剧艺术发展的一些自身规律,以及话剧艺术与时代、文化,与社会、观众等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史观,为今后从事艺术创造奠定思想观念方面的基础;

对于主要学习艺术实践操作的MFA学生来说,如何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戏剧艺术史论修养,是将“艺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关键所在,本课程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讲授、观摩、讨论等各种途径,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目的,也为一部分未来从事戏剧学研究的学生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学生应预先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剧本,并根据讨论题做好发言的准备。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30%)和期末论文(70%)两部分,合计总成绩。

《影像表达》课程简介

1.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授影视摄影造型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创作方法论,摄影四大造型手段的理论内容和直接体验,包括但不限于灯光造型的棚内灯光基础光效布光训练,棚内和实景灯光特殊气氛的营造以及外景光效的系列训练。通过绘画蒙太奇、图片蒙太奇以及剧本分镜头练习,经典影片片段案例分析等方法讲解镜头运动的特性和功用,画面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色彩的特性、规律和运用等。

2.课程目的:

让学生了解视觉影像的原理、特性以及在影视创作中重要性。了解摄影造型的方法和手段,建立运用构图、光色、镜头运动以营造气氛、烘托情绪的影像表达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棚内和实景灯光造型练习以及外景自然光的光色气氛营造,掌握营造各种场景不同光效的全面影像表达技能。

3.教学方法:

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课堂讲授结合讨论、课堂练习和实际场景技能训练。

4.课程计划安排:

课堂理论讲授(包括观摩、讲评、总结、考核等)5周,棚内3周、实景1周、外景1周。

5.作业要求:

查找、观摩优秀影片中经典场景的光色处理,截取视频片段或图片,作为课堂光效训练的参考。选取经典绘画作品进行蒙太奇练习,选取经典影片片段做分镜头练习。

《中国美学史》课程简介:

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

课程简介:结合中国美学史,介绍中国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涉及诗、书、画等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美学的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美学素质。

考核形式:考试(论文)

教材:讲义

参考书目: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安微文艺出版社,1999。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课程简介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全院研究生选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中国传统色彩与哲学、礼制、自然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尚禁制度、等级制度、历史变迁、文字表达、工艺制作、文化流传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结构组成,熟悉中国传统色彩的变迁历程,发现隐藏在色彩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为今后的戏剧创作打下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

2、掌握中国正色与间色的等级制度、视觉呈现、工艺流程、艺术应用等内容。

本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色彩的哲学意义与等级制度,阐述色彩与祭祀、五行、礼制之间的关系,以正色与间色、尚色与禁色。

2、中国传统色彩的材质与制作,阐述色彩与季节、材质、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色彩评价标准。

3、中国传统色彩各色系的组成,阐述其文字表达、礼制变化、材质与工艺等。

4、不同艺术领域中的中国传统色彩,如绘画、染织、陶瓷、建筑中的色彩。

本课程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

本课程考核方式

期终以论文形式进行理论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论文写作工作坊》课程简介

本工作坊旨在帮助学生构思、结构和开始博士论文的写作,并给予学生方法论方面的指导。之所以命名为“工作坊”,是希望学生在选修此课期间,通过与老师、导师以及同班学生的互动,确定选题和路径,开始收集第一手资料,并最终完成论文第一章(或“绪论章”)初稿的写作,或将本课的成果转化为学术会议的论文,抑或是学术期刊的专门论文。工作坊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写作和思想交流的环境,每一位学生将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知识和信息,聆听回馈,保持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态度。

This workshop aims to provide structure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in the dissertation writing process, practice ways of working steadily toward the completion of a chapter, and experiment with turning your chapter into a journal article or a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You are expected to work with me, your chief advisor, and your fellow dissertators across fields to accomplish your writing goals. The goal is to create a community of writers to share feedback an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o stay motivated and productive.





京ICP备09046824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

在线报名

毕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