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教网 > 院校库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北研究院举办“资源利用的实例整理和环境思想国际会议”

西北研究院举办“资源利用的实例整理和环境思想国际会议”

来源:研教网 发布时间:2017-09-25 发布者:毓婷

9月23日至9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第十八届基地学术会议在长安校区举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和国内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峡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我校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为“资源利用的实例整理和环境思想”。会议以“资源”为关注点,深度挖掘人类认识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有益思想,并以“实例整理”为首要考虑,从基本事实层面出发,试图将实例完善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历史上的经典实例或案例。此外,会议将“环境思想”和“实例整理”并列考虑,试图捕捉自然资源在进入社会消费渠道后产生的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各种观点、观念和思想,顺势研究其来龙去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伦理价值和环境意义,使之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可以参考借鉴的思想资源。

23日上午,会议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即进入特邀报告环节。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西南大学蓝勇教授、牛津大学穆盛博(Micah S.Muscolino)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资源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中国环境史研究随感”、“水土与地方社会——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故宫建筑用材实例整理及其环境思想”的报告。王利华教授将资源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提出资源的丰俭状况和获得途径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认为资源是具有时代性、区域性、民族性的,应重新审视资源内在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做出贡献。蓝勇教授从多个田野考察案例出发,着重论述了古今环境差异,强调海外理论与本土个案、学术研究与经世致用、技术水平与环境差异、田野路径与文献梳理四方面相结合是今后环境史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穆盛博教授通过在陕西省白水县的调查,讨论了水土保持与地方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向,即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侯甬坚教授论述了故宫建筑用材对环境的影响,指出中国木结构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延续是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与历史文化结合的产物,保存至今的紫禁城建筑群是南方良材与良匠技艺的结合,是中华文明史的盛事。

特邀报告之外,本次大会共设六场专题报告会,分别是“水资源利用”、“历史动物研究”、“水环境管理”、“农业与资源开发”、“燃料与矿产”、“资源与经济”。此外还特设研究生专场,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参加,研究选题不局限国度和地域范围、厚古或厚今或社会转型与否的时间段落,这也使得会议呈现出学科种类多、时间跨度大、地域覆盖广、研究针对性强等特点。参会学者们都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视角来探讨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历史上的复杂演变以及人类与其产生的相互作用影响。每场专题报告会都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评议,学者之间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很好地呼应了此次会议举办的主要目的,即:推进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对话交流,推进历史学与经济学、资源管理学的对话交流,推动历史地理学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交流合作;期待历史学研究中增强资源意识,经济学研究中加大历史视角,环境变化研究中重视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互动考察研究。

会议结束后,部分会议代表于25日赴陕西泾阳县对历代引泾渠口的变化进行了实地考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京ICP备09046824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

在线报名

毕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