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开展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
★拥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授予权
★可免费参加我系国内外著名心理学家系列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十年基础”、“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阶段性目标已圆满实现,并已成功开启“十年腾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目前,心理学系的师资队伍梯队合理,专业突出,重于实践,服务社会,该心理学科类各专业均由国内知名的教授主持教学及研究,在社会工作的各领域取得卓越成果,获得各方大力支持,形成良好广泛的社会认知,其中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备受关注。
为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意,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在北京举办社会心理学专业。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心理专业人才为目标。广泛了解心理科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心理学科基本研究方法,重点掌握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形成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成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工作的培训师、心理咨询师、中高层管理人员。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题库考试 |
2 | 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 | 题库考试 |
3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题库考试 |
4 | 心理学理论流派 | 题库考试 |
5 | 教育心理学新进展 | 非题库考试 |
6 | 心理学进展 | 非题库考试 |
7 | 实验社会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8 | 高级心理测量专题 | 非题库考试 |
9 | 社会性发展前沿 | 非题库考试 |
10 |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1 | 文化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2 | 自然辩证法 | 非题库考试 |
13 | 专业英语 | 非题库考试 |
14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5 | 人格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6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非题库考试 |
17 | 社区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8 | 健康心理学 | 非题库考试 |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本科的学士。
2、不具备上述条件者,报名放宽到具有专科学历者。
学制:2年。学习期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日。为学员指定教材,规定必读及参考书目,以利于自学。每门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核。
学费38000元,书费、资料费、结业证书工本费自理。学费一次性交清;正式开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学习,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1)填写报名登记表;
(2)交验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和学士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3)交同一底板(非红底)二寸照片2张,一寸照片4张。
于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进行授课。
附录:
师资介绍(部分)
胡平(心理学系主任)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6-1990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
1990-1995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工作,研究助理
1995-200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博士
工作经历
2001-201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所教师
2007-2008 瑞士日内瓦大学情绪研究中心博士后
2011-今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教师
社会任职
北京行为科学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环境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情绪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主要关注情绪发展、道德情绪以及情绪的基本理论,运用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情绪的基本过程以及社会性情绪的心理基础;关注情绪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与应用,包括安全感、认同感等方面。
如果你对情绪、社会及应用心理学感兴趣,如果你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心理学知识,如果你想体验和谐团结的组会氛围,欢迎加入!
主持课题
全国民族教育研究合作课题2016.8-2018.8:新疆地区中学教师国家认同现状调查 MJZXHZ16003。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委托课题2016.12-2017.12:提升朝阳区群众安全感的方式研究 2016L20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014-2015 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集成方法 91324004
北京市哲社一般课题2013,12-2015,1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13SHB034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3-2015:不同解释水平视角下的道德情绪对道德心理许可的影响13YJA190007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子课题2013.12-2018.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 13&ZD155
中央科研单位专项研究项目2012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工作情境中中国企业员工情绪调节及表达策略研究 12XNLL0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0年专项课题 中国民办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研究 项目批准号2010CX065
中国人民大学211三期学科平台研究课题2009-2011:“北京地区教育满意度调查”
共青团中央2008-2011 从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看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对策 项目批准号2008GH015
雷雳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社会性发展、儿童青少年教育。
工作简历:
1.2007年4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3.2001年2月~7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4.1998年入选第一批“首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5.1998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6.1992年7月~2007-04,首都师范大学,曾主持心理学专业建设、心理学系课程建设。
学习经历:
1.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2.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3.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境内外出版著作、教材约100册。著作、论文获得过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近年来致力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发表互联网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100余篇(项)。
雷雳研究成果在2010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列“心理学”被引用排名第8名;在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列“心理学”被引用排名第11名。
兼任: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学校心理学分会理事,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编委,《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时勘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集中于领导行为及应急管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和EAP组织与员工促进计划,提出的“智能模拟培训法”被亚太经合组织推荐为“亚洲地区样板培训模式”,研制开发的“人力资源胜任网络信息系统”(Competency Modeling Networking,CMN)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军队,以及高层管理者、飞行员、航天
1.个人简介
时勘,湖北枝江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项目批准号:13&ZD15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文化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机制及干预模式》(项目批准号:71272156)等科研项目。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专著20余部,时勘博士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教育部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获得多项国家部委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时勘博士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团专家。他是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副理事长,是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
2.研究兴趣
时勘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培养的第一位心理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于领导行为及应急管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和EAP组织与员工促进计划,提出的“智能模拟培训法”被亚太经合组织推荐为“亚洲地区样板培训模式”。时勘博士提出的胜任特征建模方法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军队,以及高层管理者、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培训和绩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有关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公众风险认知的预测模型和应对策略以及关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他根据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我国非常态下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建设的构想,强调对于身心健康、胜任发展和变革创新等方面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的探索,目前开发的健康型组织评估、廉洁文化建设有效性评估和胜任特征模型建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时勘博士针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建议多次被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和采纳。在公益性实践服务方面,课题组多次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和灾区从事调查和心理援助服务,还在世博会、亚运会为志愿者、民众、科研单位和军队的心理调查和咨询服务提供了指导,使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3.个人阅历
2011年9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6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学部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9月–至今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6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中心主任
2006年9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9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客座研究员
2007年2月–2009年4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2年6月–2006年9月 中科院心理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6月–2002年6月 心理所工业与经济心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2年4月–1996年5月 心理所副研究员,副室主任、主任,硕士生导师
1990年4月–1992年4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清芳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言产生过程及其脑机制,跨语言认知过程比较,儿童口语和书写的发展,读写障碍,心理语言学,语言与年老化
教育背景
2003,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导师:杨玉芳研究员。
2000,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导师:朱滢教授。
1997,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士学位论文导师:朱滢教授。
工作经历
2013.11-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2-2013.12,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认知与实验心理学研究室,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1-2010.1,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认知与实验心理学研究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8.4-2009.3,英国Bristol大学实验心理学系,Research Associate,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资助。
2007.3-2007.4,英国Sussex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Universities’ China Committee in London资助
2003-2006,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认知与实验心理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社会任职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Associate Editor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心理学普心和实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兴趣
儿童发展教育、汉语语言产生过程及其脑机制
李欢欢教授
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个人简介
1994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2002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2010年8月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任讲师、副教授。2010年9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工作。
同时,是《Psychiatry Research》、《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曾任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和广东省心理测量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和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作为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47篇,SCI/SSCI收录16篇,主编著作2本,主译著作2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连续获得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1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优秀论文指导教师。2005年度《多维记忆评估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研究兴趣
研究兴趣为自杀的成因理论模型及神经基础;自杀脑跨诊断研究;校园危机干预模式及机制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肿瘤心理学。欢迎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背景的本科生报考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社会兼职
1)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2014-04-01/2018-04-01)
2)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办初审专家(2014-01-30/至今)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初审专家(2015-03-01/至今)
4)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2016-04-07/至今)
5)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2015-05-15/至今)
6)《Psychiatry Research》、《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人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和模式,NO:16JJD190006;2016.9-2020.9. 项目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基于“心理痛苦假说”的眶额皮质介导抑郁症自杀的神经机制研究,NO:81401120;2015.1-2017.12. 项目在研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应激-应对-心理和谐模型建构和干预策略研究,N0:07CSH030; 2007.6-2009.6. 2012年结项(良好)
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基于三维心理痛苦模型的抑郁症自杀筛查和干预研究,NO:KLMH2018K01,2018.4-2020.3. 项目在研
5)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面上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基于积极成长导向的高校危机干预模式及机制(19XNB004), 2019.1-2021.12. 项目在
6)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基于心理痛苦理论模型的自杀机制研究:行为和ERP的证据 ,2013.1-2015.12. 项目结项
7)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自杀心理易感素质的精神痛苦神经网络加工模式研究,NO:12XNLJ05;2012.1-2014.12.项目结项
8)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发文培育项目(项目负责人):Loneliness and warmth seeking behavior among PTSD survivors in hard-hit area of Sichuan earthquake. NO:12XNK039; 2012.1-2013.12. 项目结项
9)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发文培育项目(项目负责人):抑郁特质大学生的情绪工作记忆缺陷及其与情绪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 NO:14XNK025; 2014.1-2015.12. 项目结项
10)200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认知神经机制及心理生理干预策略NO:05SXY004;2005.9-2007.9. 项目结项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集成方法. NO: 91324004;2013.12-2014.12. 项目结项
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项目组成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 NO:13&ZD155; 2013.11-2018.1
13)中央高校专项基金决策咨询及预研委托项目团队基金(项目组主要成员,排名第三). 隐喻的认知/脑机制及对汉语讲话者认知的影响. NO: 14XNLQ05; 2014.1-2016.12 项目结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排名第三):热休克蛋白70在抗应激所致免疫细胞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NO:30500158;2007.1-2009.12 项目结项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排名第四) : 脑神经颗粒素在应激和应激诱发行为中的作用. NO:30370482;2005.1-2007.12 项目结项.
温晓通副教授
温晓通博士200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继续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任博士后和研究助理科学家。2005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注意控制和高级认知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同时探索神经信号分析的方法学问题。研究涉及心理、计算机、信息、医等多学科交叉。其研究有助于在
董妍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综合运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行为实验和ERP实验)研究社会认知中情绪对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也关注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学业情绪问题、教养方式与气质类型的交互作用、儿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欢迎具有心理学、医学、生物学以及具有较强计算机或统计分析能力的学生报考本专业方向的研究
刘聪慧副教授
情绪与认知、健康的关系
买晓琴副教授
综合运用多种脑成像技术(ERP EEG fMRI fNRIS等)研究儿童与成人高级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及其和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
邢采副教授
研究领域:决策、老化心理学(Decision-making and Aging)
张登浩副教授
研究领域: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专注于社会排斥、人格评价准确性及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已发表CSSI/SSCI论文近三十篇。
李洁副教授
亲人去世后的情绪反应,心理适应和调节过程;经历挫折后的个人成长;逆境与压力下的心理适应,例如大学生、组织内员工的心理健康等。
李英武副教授
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大规模考试、多水平人事选拔理论(Muti-level personnel selection theory research,以及一般心理能力对个体、团体绩效的影响机制(GMA individual and team performance)
韦庆旺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张晶副教授
研究领域涉及情绪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是情绪与情绪调节的机制及其可塑性研究。使用行为、ERP、多导生理仪、生物反馈仪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陈文锋副教授
以往主要工作聚焦于非交互下的面孔社会信息加工(包括情绪、吸引力、种族、身份、以及多面孔的信息整合加工),目前重点关注社会交互下的情绪模仿和情绪感染,侧重于多人交互下的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孤独症)的情绪加工。 欢迎计算机或信息科学背景的学生报考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