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民舍、不接电源,12天野外露营、48小时野战生存,300余公里陡峭山路徒步行军穿插遭遇小股敌特袭击、防敌空中侦察、通过染毒地段等16项训练科目……11月上旬,军事交通学院结束的为期2个月的新生强化训练内容丰富,多措并举,与以往有着诸多不同。
作为战略投送能力支撑性院校,坚持按“能打仗、打胜仗”办学育人,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遵循人的成长、成才、生理规律,走出危不施训、险不练兵误区,探索形成“训、管、保”一体组训模式,打牢新生思想政治和军事素质根基,军事交通学院李明院长、王克金政委介绍说。
军事交通学院始终坚持以实战为牵引,积极改革新生入学入伍强化训练组训方式,推动模式创新,提升训练效果。
科学设置科目内容,按照基础训练、野外综合训练、综合考核三个阶段,设置军政专题教育、共同条令、军事地形学、野外综合训练等13项训练内容。
突出实战性,野外综合训练选择在自然条件艰苦、环境陌生的蓟州北部山区,在真实的野战环境中通过夜间行军、轻武器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科目的训练考核,强化身心素质、练就胆魂血性,不断提升敢打必胜的过硬本领。
坚持按纲施训,分类组训,针对新生体能基础和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一入学就建立学员身体健康和体能训练档案,定期开展训练情况分析,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混编青年学员和士兵学员,选拔优秀士兵学员担任骨干,新老搭配、强弱组合,增强训练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连干部和新训骨干培训力度,采取重点辅导、单个教练、集体师范等方法,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结合,真正做到教员连干部不分家,训练全程有人抓。
营造战地文化,发挥野外综合训练驻地“红色堡垒”资源进行红色教育,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前集体宣誓,在花峪惨案遗址纪念碑前现地授课,邀请老红军讲述抗日战争英勇事迹,增强新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军事交通学院开创实战化育人新思路,入学入伍强化训练,大胆融入“实战”“野味”元素,强训训练的系列“组合拳”让新学员感受到浓浓的“战火气”“硝烟味”,牢牢掌握了入学入伍必备“技能包”,新生军事基础体能与入学摸底成绩相比提高幅度在40﹪以上,训练质量效益提升明显。“贴近实战的训练,让我们迸发斗志,快速成长!”训练间隙,新学员李飞感慨地说。
(本文转自新华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