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与制高点,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4所MPA招生试点高校之一,从2001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截至2019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共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1206人。为培养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管理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决定面向全国招收2020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正朝着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无考试作弊或学术不端等行为。
3、考生学业水平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7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2015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3)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国农业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事宜请于2019年9月下旬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页。届时,请考生按照网上报名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交有关报考信息,并通过网上交费平台支付报名费。
1、核准个人身份信息
考生身份证、户口本和学历学位证书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请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
2、网上报名
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27日,所有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考生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选择学习、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选择报考点为中国农业大学的考生须网上缴费,选择非北京考点的考生根据当地的要求缴费(报名、缴费最好选择一次完成,否则后期考点人满将无法选择,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
联考生报名时注意选择:考试方式:管理类联考;报考学校:中国农业大学;单位代码:10019,报考点代码:1119,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报考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125200),报考类型:定向就业(不转档案、工资关系、户口)。
3、现场确认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待定,一般为每年的11月7日至11日期间,请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到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与图像采集。未按规定办理确认手续及图像采集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报名无效。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考生考试地点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考试手续(户口和工作分离的,要提供工作证明)。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本人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报名系统生成的报名表,到相关院校进行报名信息确认。
4、相关说明
(1)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或更改了个人身份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考生责任自负。
(2)考生应在报名前详细阅读本简章之相关规定与报考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否则,造成不予考试、不予复试、不予录取等后果由考生自己承担且不退还报名费。在报考过程中如隐瞒或更改重要信息或在以往学术活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初试、复试及录取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3)凡符合教育部当年有关加分政策或照顾政策的考生(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应在报名时在备注栏填写相关信息,学校仅按照报名信息库内容进行核实,核实后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加分或给予照顾。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入口,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初试为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联考,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科目为英语二(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具体考试内容以教育部当年公布的大纲为准。初试地点在自己报名时选定的当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考点进行考试。
2、准考证打印:考生应在12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报名系统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不得涂改,考生凭《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准考证要保存好,复试时要提交)。
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凡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应分别携带下列材料到报考学院进行报考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参加复试。
1、有效身份证件、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或博士学位证书、准考证以及学历验证报告。
2、同等学力考生:有效身份证件、本科结业证或高职高专毕业证、准考证以及学历验证报告。
考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应完整真实有效,用A4纸复印,经报考学院专人审核原件后,复印件收存归档。
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无提前面试)。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共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145人。
1、分数线:中国农业大学为教育部34所自划线招生单位之一,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一般为实际录取人数的120%-150%。凡符合学校公布的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专业复试(学校同意招生学院提高复试分数要求的学科,考生需达到学院公布的复试分数要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完成服务期并考核合格的考生等,三年内享受初试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上述考生在复试时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最后以系统验证为准)。
2、复试方式:差额复试,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复试方式一般采用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的50%。
3、复试费:参加复试的考生需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缴纳100元复试费。
4、体检:复试期间考生需参加由中国农业大学医院组织的体检,体检标准及收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未通过体检者不予入学注册,可办理保留入学资格一学年。期满经复查合格后正式注册入学,再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5、调剂:如当年上线考生不足,中国农业大学会通过教育部“调剂服务系统”发布余额信息及调剂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实行对考生的入学考试总成绩(含初试与复试)进行排名,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录取名单在招生学院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一周,有异议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监督电话进行举报。
报考非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不转档案、工资关系、户口)。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报名信息提交确认后,学生个人信息不得更改,尤其是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等影响到录取及新生资格审查,如造成不能注册入学等问题,责任考生自负。
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唯一地点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课程一般集中在第一学年修完,大致会安排在第一学年的7-9月,11-12月,5-6月,每次集中15—20天左右)。实行学分制,学生须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按照教学计划和相关规定选课和考试,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不负责为学生提供在读期间的住宿。
学费全程为3.6万元人民币,分两年交清,每年1.8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校外实践研究和培养环节等要求,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且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毕业,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在招生过程中,如果上级部门出台新的政策,中国农业大学将做相应的调整。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管理中心不提供往年试题和参考书、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
联系电话:010-59648234
联 系 人: 王老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工科技大厦 电话: 400-617-2669